一、现代文阅读(35分)
(一) 现代文阅读Ⅰ (本题共 5小题, 19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~5题。
材料一勒沃库森逆袭,德甲争冠格局生变: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情节: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奶妈偷了她一支“累金凤”拿去赌钱,而这位堂堂二小姐居然不敢声张。“累金凤”可不是一件寻常首饰,它的全称叫“累丝金凤”,是用极细的金丝, 通过特有的掐、填、攒、焊等技法制作出的玲珑精细的凤型首饰,它所采用的工艺就是现代所称的“花丝工艺”。书里的这支,还是工艺更加繁复的“攒珠累金凤”,即镶有玉石珠宝, 十分华贵精美,其工艺今天称为“花丝镶嵌”。“花丝镶嵌”的作品材料昂贵、费工费时,是古代贵族追求极致奢华的产物,只有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,因而某种程度上也是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“晴雨表”。
国力较为强盛的唐代,是花丝镶嵌发展史上的爆发时期。大唐空前开放的时代特色,创造出了富丽而雍容的工艺风貌。相比之下,宋代花丝镶嵌作品,主要以精细化的小件首饰为主。比如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中出土的金丝编饰,即以细若毛发的金丝,编成四瓣云朵型,内有枝蔓蜿蜒的金丝卷草纹,中心镶嵌水晶、绿松石等,同样的云朵与卷草,却收敛了雍容,多了几许秀气。从元代开始,花丝工艺进入“宫廷艺术”时期。纵横欧亚大陆的“黄金家族”,招揽全国工匠为皇室服务,在原有錾刻、剔地、镂空等工艺外,还进一步发展手工捶探工艺,做出镂雕纹饰,器物的轮廓与棱角更为明显。但若论工艺的成熟与完善,公认的巅峰时刻却还是明清两代。由于皇室贵族的需求,花丝工艺与宫廷文化相结合,以皇权的伟力,聚集起全国的能工巧匠。
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修复珍贵的明代金丝翼善冠,作品呈现出的高贵华美而又不失儒雅、阳刚的庄严气象,让他魂不守舍:“那种精气神,勒沃库森逆袭,德甲争冠格局生变我能感觉到那是有生命、有灵魂的作品,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。”
2008年,“花丝镶嵌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4年APEC峰会期间,一款“国礼”——花丝工艺“繁花”手包惊艳亮相。这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赠送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特色礼物,同时也是中国手工艺在世界舞台的一次绝妙展示。经过改良的花丝,撑起手包玲珑的筋骨,而细密的金丝经过巧妙掐填织编,铺陈在手包表面, 并在底端勾勒出盛开的北京市花月季。代表中国传统金银细工“极致”的花丝镶嵌,经历千年风雨,再次于世间繁华绽放。
(摘编自骆文《极致手艺, 盛世花丝》)
材料二:
勒沃库森逆袭,德甲争冠格局生变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、名册,总数居世界第一位。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非遗保护传承的进程,始终响彻着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颂歌。在当下,“工匠精神”受到普遍赞扬,得到广泛发扬。一大批各门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各地广大传承人群,组成了保护传承大军, 充分展现非遗的当代价值, 大力推动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已达9万余名,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 余名。
目前,非遗工作已初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、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。非遗保护传承成为当代社会生活、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,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。文旅部规划和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、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一系列举措,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,全国还设立了1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日益完善,制度健全, 保护观念深入人心, 保护水平不断提升。
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因,深深融入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,也是我们情感交融、彼此认同的源泉。比如,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民族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庆典活动, 形成了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。非遗在繁荣市场经济、促进文旅融合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,也发挥了很大作用。在民族村寨,很多地方以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组织群众,通过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脱贫致富,增加了居民收入, 更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。
非遗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,同时也具有全人类意义,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独特贡献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的文化,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、多样性。正如联合国《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》所指出的: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特性,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,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,并因此成为各社区、各民族、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。我国43个成功申遗的项目中,包括我们和友邻国家联合申报的项目,这是非遗在世界范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极好佐证。在国际交往中,常常互赠礼品,以表达美好祝愿和深厚友情。陶瓷、雕漆、景泰蓝、苏绣、湘绣等非遗工艺品,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“国礼”,彰显了我国非遗的深厚底蕴和保护传承的显著成就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,让我们体验着更具美感的日常。纺染织绣装点着我们的衣着服饰,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带来了舌尖上的幸福滋味,各种表演艺术展示着我们卓越的才艺技能……这些文化成果显示着生活的五彩缤纷,惠及全社会。
非遗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非遗的享用者。蓬勃开展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,铺展开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。
(摘编自刘魁立《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》)
1.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迎春的奶妈偷了“累金凤”,迎春并没有声张,这是因为迎春作为贾府的二小姐,性格大度,宽容下人。
B.“花丝镶嵌”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“晴雨表”,所以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。
C.“花丝镶嵌”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,都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,经历千年风雨,依旧于世间绽放。
D. 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,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能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。
2.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,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来看,当代的非遗保护传承充分彰显了人民的力量。
B. 非遗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,保护体系日益完善,制度健全,取决于文旅部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。
C. 我们虽拥有总数居世界第一的非遗项目,但如果不将非遗文化内化为价值观,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无法形成。
D. 纺染织绣装点衣着服饰,烹饪技艺带来舌尖美味,表演艺术展示才艺技能……证明了生活的五彩缤纷源于非遗的传承。
3.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 分)
A. 材料一中《红楼梦》的情节引出了“累丝金凤”不是一件寻常首饰的事实,增加了论述性文字的可读性。
B. 材料二开宗明义,然后围绕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展开论述,论证思路清晰。
C. 材料二第五段运用引用论证、举例论证,增强了观点表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,使论证充分有力。
D. 两则材料都提到我国选用非遗工艺品作为“国礼”,旨在论证礼节的重要性,也凸显了我国非遗传承的成就。
4. 材料一、材料二都提到了工匠精神,请结合“花丝镶嵌”这一工艺的流传过程,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中所体现的“工匠精神”。(4分)
5. 材料二最后一段谈到“非遗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非遗的享用者”,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。(6分)
(二) 现代文阅读Ⅱ(本题共 4 小题, 16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6~9题。
瀛洲思絮录(节选)
张 炜
整整三天的时间,我①的思绪都围绕着太史阿来与“女通灵者”,渐渐生出疲惫,我再不愿想他们,于是打开大门步出营帐。我想到那些作坊里走一走,那是百工们一显身手之地。城邑内分设“六坊”:丝织、炼铁、锻造、制简、物器、盐工;还有“三院”:经卷、缮写、大言。至于士兵操练、防卫布置,除了我定期参与筹划之外,差不多全部交予淳于林②将军办理。军机大事从来是一国一城之首务,关乎生死存亡。但我对这性命攸关之事体却越来越厌倦。与其说我一概推给淳于林是出于极度的信任,还不如说是为了规避,为了免除烦扰。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经卷、缮写和大言三院。
当然,这三院的设置是受了稷下学派③的影响。当年稷下学宫的盛况令我倾倒,至今想起仍是如此。我决心让彼地萎褪之花在此岸灿烂盛开,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。经卷院是贮藏经典宝籍之所,并蓄有至佳学问者、随船而来的几十位“方士”——这些所谓的“方士”大半一踏此岸就扔掉了原来的营生,再也不“言必称神仙”了。他们分别来自六国。经卷院称得上是整座城邑的心脏地带。缮写院是抄录经典之所,为防万一,从彼岸携来的宝典文书四千二百一十六卷册,要逐一抄写备份,并分别存放,以避水火兵乱;其次,学士每有崭新著述,皆由经卷院议定,也必由缮写院大录数卷, 或存起或传阅。大言院是学士诸人每日辩论之场所,设有讲坛、边座、听席、记录;邑内一切有益之思、深邃之想,都不必忌讳,大可一一放言。所辩论者,题目愈大、愈远离俗务,即愈被珍视。所言皆大:大境界、大气度、大念想。愈是如此,则愈受尊崇。
三千童男童女分布在六坊中。他们与年长者不同之处是,每人每月要进十二次学坊。学坊授课者皆为名士,分别讲授义理、算学、天文、农耕、渔盐、武事、文书,共七项。每半年考试一次,优异者给予奖赏。七项中的突出者,则特予鼓励,以备后用。我常常走入作坊或学坊,只见童男童女或繁忙纺织, 或朗朗诵诗,心中大喜。
三千童男童女,灿烂如花。
我不由得愈加思念起儿子小林童。他今年该是十六岁了,正和这些孩子差不多的年纪。他如今怎样,正是我日夜牵挂之处。母与子相依为命,我孤儿与寡母!唯担心哪一天秦吏对他们母子下手。秦吏绝望中不会放过他们。我曾叮嘱卞姜:如骨肉分离那一天真的来到,一家人不能同船启程,那么首要一事就是携小林童隐入民间,远离徐乡。我把民间密友一一道出,卞姜哭成了泪人……
几千年后,当我那些彼岸的亲戚经历了几番极度的繁荣和贫困之后,将会一再地想念我,苦苦寻觅我的踪迹。他们越来越确定无疑地相信我是一个航海家、探险者、术士,甚至是一个巧言善辩的江湖骗子——只是出于自尊和其它原因,他们才不好意思把后者说出口罢了。其实真正的“航海家”是我招募来的周边渔民、海上老大,还有个把通星相、辨潮汐的“百工”。留给我的真实角色就只能是一个“骗子”了。他们说的并没有错。不过历史分派给我这个“骗子”的倒是一个大角色,让我去骗骗那个自视甚高的“千古一帝”。我正因此而心生得意。世上一切心怀叵测的“小人”都时常会涌起这类得意,我最终还是扮演了一个大角色。
是我把三千年来最杰出的一些人物搬运到了这片偌大陆地上,又将其像羊群一样放开。仅仅有率众出逃之举,还仍有点“常人”味儿。能在一片“平原广泽”上“放羊”,就不是“常人”了。但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个“牧羊人”,不能有栅栏, 更不能有鞭子。我深知那班挚友要把我变成“牧者”。他们不自觉地让我把“羊”迁地而“牧”,自己宁可做“羊”。他们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,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。他们只是面对那个嬴政莽汉的宰杀之危,才愤而登舟。这正是我的恐惧与悲伤。我悲的是同类挚友。因我转眼已近五十,大限将至,无法预测未来的一天。我所要做的,也许只是赶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做下些什么。
于是我力主设“六坊三院”,特别倡立“大言院”。彼岸膏壤千里,竟无处吐放“大言”。人无大言,必类虫犬;国无大言,气短如雀。“六坊”与“三院”互为支持, 缺一不可。淳于林等喜“六坊”,厌“三院”;殊不知它们好比躯与首的关系。失去“三院”,“六坊”中的丝织坊会织出长丝勒围自身;炼铁坊会锻出利剑戕绝肉躯;盐工坊堆出的盐山也会把莱夷的三千童男童女腌制起来。其它几坊,亦是同理。
不必讳言,我最爱去的场所即是“大言院”。不仅如此,而且还鼓励和率众前去那里。一杯清茶,席地而坐,倾听辩家们“辩理驳难”。我敢说这里容聚了各色学问,举凡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阴阳五行家、纵横家、兵家、农家等等各派,都有倡明主张的机会。他们据理力争,吐言锋利,几次让我感动得泪湿双眼。我又想起了少年时节远去齐都稷下学宫的情景……
(有删改)
【注】①“我”:文中指徐福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徐福受秦始皇之令,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,寻找长生不老药。②淳于林:将军,“我”的挚友,东瀛之地“我”最倚重的人。③稷下学派:据史载,齐国曾在临淄稷下设立学官招徕贤士。诸子学派云聚,争鸣蔚然成风。学界有人将稷下学宫的先生和学士们称为“稷下学派”。
6.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“大言”是邑内一切有益之思、深邃之想,无论对于个人,还是对于国家,都意义非凡。
B.“我”渡瀛洲时,一家人不能同船启程,因为统治者想用亲情牵制为其寻访仙药的人。
C.“三院”既要保护从彼岸携来的经典宝籍,又要延续百家争鸣、开放多元的学术氛围。
D. 我感到“恐惧与悲伤”,是因为我曾经看到我的挚友们身处于“嬴政莽汉的宰杀之危”。
7.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小说以历史人物徐福为主人公,打破对历史事件的固有认知,对徐福东渡作出了独到的推理与解读。
B. 小说的第二段和结尾都提到了“稷下学宫”,其盛境引人遐思,寓意深远,首尾呼应,富有张力。
C. 本文将文言词汇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化入现代语流,不落窠臼,是向中国传统雅文学的致敬。
D. 本文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的诗情,又不乏冷静的审视,具有非常鲜明的反思性和哲理性。
8. 本文的叙事很有特色,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。(4分)
9.“我最终还是扮演了一个大角色”,文中从哪些方面展现了“我”是一个“大角色”? 请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。(6分)
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35分)
(一) 文言文阅读(本题共5 小题, 20分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0~14题。
材料一:
汉主自秭归将进击吴,治中从事黄权谏曰:“臣请为先驱以当寇,陛下宜为后镇。”汉主不从,自率诸将,自江南缘山截岭,军于夷道犹亭。吴将皆欲迎击之。陆逊曰:“备举军东下,锐气始盛;且乘高守险,难可卒攻。今但且奖厉将士,广施方略,以观其变。若此间是平原旷野,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;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甚敝耳。”
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,立数十屯, 自正月与吴相拒, 至六月不决。汉主遣吴班将数千人干平地立营,吴将帅皆欲击之,陆逊曰·“此必有谲,且观之。”汉主知其计不行,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。逊曰:“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,揣之必有巧故也。”逊上疏于吴王曰:“夷陵要害,国之关限①。失之,非徒损一郡之地,荆州可忧,今日争之,当令必谐。伏愿至尊高枕, 不以为念也。”
闰月,逊将进攻汉军,诸将并曰:“攻备当在初,今乃令入五六百里,相守经七八月,其诸要害皆已固守,击之必无利矣。”逊曰:“备是猾虏,更尝事多,其军始集,思虑精专,未可干也。今住已久,不得我便,兵疲意沮,计不复生。掎角此寇,正在今日。”乃敕各持一把茅,以火攻,拔之。
初,帝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馀里, 谓群臣曰:“备不晓兵,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!‘苞②原㊴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’,此兵忌也。”后七日, 吴破汉书到。
(节选自《资治通鉴·魏纪一》)
材料二:
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,上下同欲者胜,以虞待不虞者胜,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此五者, 知胜之道也。
……
凡军好高而恶下,贵阳而贱阴,养生而处实,军无百疾,是谓必胜。丘陵堤防,必处其阳,而右背之。此兵之利,地之助也。
(节选 自《孙子兵法》)
【注】①国之关限:自三峡下夷陵,连山叠嶂,江行其中,迴旋湍激。夷陵正当峡口,被视作“国之关限”。②苞:草木丛生,茂盛。③原:广而平的土地。
10.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,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,每涂对一处给1分,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。(3分)
今缘山A行军B势C不得展D自当E罢于F木石之间G徐制H其敝耳。
11.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“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”中的“所以”与“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中的“所以”意思不一致。
B.“疏”,指分条陈述,也指上给皇帝的奏章,“上疏于吴王”与《谏太宗十思疏》中的“疏”为后者。
C.“失之,非徒损一郡之地”中的“徒”,和成语“徒费口舌”中的“徒”意思与用法是一致的。
D.“养生”文中指“水草丰盛,粮食充足,能使人马得以休养生息”,在现代汉语中指保养身体。
12.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汉主刘备将要攻打吴国时,黄权请求作为先锋,抵挡敌人,建议主公在后方坐镇,刘备没有同意。
B. 起初,吴将都想迎战汉军,陆逊认为刘备军队锐气十足,目前不是进攻的时机,主张先观望。
C. 陆逊认为夷陵是要害之地,是吴国的要塞,失掉了它,荆州也会危险,夷陵之战必须成功。
D. 闰月,吴国将领们都认为可以攻打汉军,陆逊也认为汉军疲困、思想沮丧,进攻就在今日。
13.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8分)
(1)汉主不从,自率诸将,自江南缘山截岭,军于夷道犹亭。(4分)
(2)备是猾虏,更尝事多,其军始集,思虑精专,未可干也。(4分)
14. 请结合材料二,简要分析陆逊作战取得胜利的原因。(3分)
(二) 古代诗歌阅读(本题共2 小题,9分)
阅读下面这首元曲,完成15~16题。
【双调】折桂令·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
刘时中
正黄尘赤日长途,便雷奋天池①,教雨随车。把世外炎氛,人间热恼,一洗无余。展洙泗②千年画图,纳潇湘一道冰壶。报政何如?风动三湘,霜满重湖③。
【注】①天池:庄子《逍遥游》:“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”②洙泗:指流经山东曲阜的洙、泗二水。孔子曾于此讲学,造就很多人才,被认为是教化礼义之邦。③重湖:指洞庭、青草两湖,皆在湖南岳阳境内,两湖相接,故曰“重湖”。
15.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 本曲行文思路由虚入实,以雷霆起,以风霜结,寓情思于景物。
B. 诗人描写了为友送行时的情景,一场雷雨在诗人笔下别有寄托。
C. 本曲用语不凡,“炎氛”“热恼”意蕴丰富,“奋”“洗”精当传神。
D. 诗人思接“千年画图”,又展望友人赴任后的潇湘图景,笔触灵动。
16.此曲结尾为“风动三湘,霜满重湖”,张孝祥也曾泛舟于重湖之上,写下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。两篇作品的最后两句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(三)名篇名句默写(本题共 1 小题, 6分)
17.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。(6分)
(1)在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中,王安石以澄江翠峰、残阳西风展现金陵黄昏秋景,又以“_,_”两句为画面增添明丽色彩。
(2)“民心所向”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,在贾谊的《过秦论》中,“_,_”描写了天下百姓拥护陈涉起义,奋起反抗秦朝暴政的盛况。
(3)服饰在古典诗词中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,或成为诗中人物身份的象征,或寄寓诗人独特的情思,或体现时代的风尚,如“_,_”。
三、语言文字运用(20分)
(一)语言文字运用Ⅰ (本题共2小题, 7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8~19题。
人事虽然寂寥一些,造化仍然多情如昔。
每年到十一月,西子湾的艳紫荆从不爽约,依然在斜坡的车道旁繁花_①_发,秾葩衬着密叶,花是紫带着嫣红, 叶则荷绿更深一层,色调配得十分典雅, 总令我记忆深处回荡李商隐的情韵,觉得它想提醒我一些什么。此花正是香港的市花,到了它的季节,不但高雄盛开,就连对海的香港和深圳,也_②_地锦绣满树,令行人看热了眼。六龟附近的堤道,夹道两排紫荆树,车行其间, 似乎在检阅瑰丽的仪队。一开始以为这种惊喜的奇迹,当如_③_,转瞬即止,没想到受宠若惊的凡眼转了好几瞬,那幻景仍未消失,竟然维持了将近半公里才终于收镜,让车中人回过神来。
要享受木棉花烘颊的艳遇,则得去高雄市立美术馆,或者开车上高速公路, 去楠梓的一段路上左顾右盼,观赏一番。倒是长廊夹峙的中庭,一排四株参天的菩提,绿荫蔽天,老根盘地,心形的翠叶郁郁交映,迎风飘摇,令树下人感到造化荫蔽的幸福。每年到了五月,满树的丛叶落尽, 大约一星期就换上了新衣, 绿油油的春意焕发。
18. 请在文中①横线处填入一个合适的字,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。(3分)
19.“评点”是人们品析文章的常用方法。请从遣词、造句、修辞、风格中,任选两个角度对第三自然段进行评点。(4分)
(二) 语言文字运用Ⅱ(本题共 3 小题, 13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20~22题。
作为精神性药物,_①_,反而还使一大批人成为它的拥趸。可乐、茶叶、咖啡、药品、巧克力、各式能量饮料,层出不穷的产品早已沁入我们的生活。
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,让人们逐渐了解咖啡因的作用机制。原来, 人的脑内中枢有着专门负责反馈疲劳的腺苷与腺苷受体。当人体体能消耗殆尽,只有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,把身体的信息传递给大脑,_②_,并发出需要睡眠的信号。而瘦小的咖啡因能轻松挤过脑血屏障,凭着和腺苷近似的结构,鬼鬼祟祟地和腺苷受体结合,腺苷的信息则无法传达给大脑,只能在一旁干着急。另外,咖啡因还会通过更为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水平,让使用者感到才思敏捷、精神兴奋。
但人体的疲惫感只是被咖啡因遮蔽,实际上疲惫感还在累加,腺苷积累也越来越多。待到咖啡因的功效过去,远超常量的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,就会感到极度疲惫,这便是“咖啡因崩溃”。不过还有更糟糕的:虽然咖啡因能缓解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,但只对简单枯燥的加班工作有帮助。在需要更多判断和思考的工作上,咖啡因已经无法掩盖睡眠不足带来的风险认知偏差。
所以说咖啡因对人的帮助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,可以选择的话, ③。
20. 下列句子中的“原来”和文中的“原来”,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3分)
A. 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。
B. 纵然生得好皮囊,腹内原来草莽。
C. 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,现在已经绿树成荫了。
D. 可是,不到一个星期,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。
21.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,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,内容贴切,逻辑严密,每处不超过10个字。(6分)
22.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,请进行修改,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。可增删少量词语,但不得改变原意。(4分)
四、写作(60分)
23.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《瀛洲思絮录(节选)》提到,“六坊”与“三院”好比躯与首的关系,“失去‘三院’,‘六坊’中的丝织坊会织出长丝勒围自身;炼铁坊会锻出利剑戕绝肉躯;盐工坊堆出的盐山也会把莱夷的三千童男童女腌制起来”。这是“我”对于一个时代的忧思。这种忧思在物质日益丰富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 800字。
202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(一)
语文学科参考答案
一、现代文阅读(35分)
(一)现代文阅读Ⅰ(本题共5小题,19分)
1. D
(A. 迎春“性格大度,宽容下人”错,因为迎春懦弱。B.因果倒置。C.“都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”错。)
2. A
(B.以偏概全,非遗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与文旅部有关,还与非遗传承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参与有关。C.偷换概念,原文是“文化多样性⋯⋯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,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”:表述绝对化,原文是“并因此成为各社区、各民族、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”。D.曲解文意,原文是“这些文化成果显示着生活的五彩缤纷,惠及全社会”。)
3. D
(“旨在论证礼节的重要性”错,此例是为了彰显我国非遗的深厚底蕴和保护传承的显著成就。)
4.(4分)
①精益求精(或:追求极致)。宋代花丝镶嵌作品,主要以精细化的小件首饰为主,甚至以细若毛发的金丝,编成繁复的造型,再加以镶嵌装饰。(2分)
②不断创新。元代在原有工艺基础上,进一步发展手工捶操工艺,做出镂雕纹饰,器物的轮廓与棱角更为明显。(或:当代国礼——花丝工艺“繁花”手包,以细密的金丝勾勒出盛开的北京市花月季,是花丝镶嵌在当代造型艺术上的创新。)(2分)
(每点2分,概括1分,分析1分。先分析,后概括,亦可。如答“传承发扬”,分析合理,1分。)
5. (6分)
(1)大批非遗传承人以及社会广泛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人群,大力推动了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(或: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,已经广泛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的工作中,可以视为非遗的创造者。)(2分)
(2)创造者也享用到了五彩缤纷的非遗成果:①(经济上)繁荣市场经济、促进文旅融合、帮助农村脱贫致富,增加了居民收入。②(文化上)促进情感交融,增强文化自信,有助于在世界范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。③(生活上)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,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,让百姓体验着更具美感的日常。(4分)
(答出对“创造者”的认识,2分;享用的非遗成果,答出两点即可,每点2分,共4分。)
(二) 现代文阅读Ⅱ(本题共4小题, 16分)
6. D
(我感到“恐惧与悲伤”,是因为挚友们“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,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”。)
7. C
(节选文本并未呈现出“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”。)
8.(4分)
①用第一人称(或:有限视角)讲述故事。便于主人公“我”的讲述与倾诉,拉近与读者的距离,使故事真实可信。
②通过心理活动自然展开情节。通过“我”的思索、回忆与联想与来讲述来到此岸之后的生活,构建此岸生活的理想图景。(或:“按照心理时序叙事”“多用内心独白叙事”“通过回忆联想讲述故事”“采用意识流的叙事方式”,分析合理,亦可给分。)
③在故事讲述中多次使用对比。此岸与彼岸不同的文化态度形成对此,“我”和“我”的挚友对生存状态的不同理解形成对比,“我”和淳于林对“三院”的认识形成对比,三千童男童女和“我”的儿子小林童的生活形成对比,这些都丰富了叙事内容,使故事富有张力。
(每点2分,叙事特色1分,分析1分。答出两点即可。)
9.(6分)
①气魄胆识方面:“我”敢于欺骗自视甚高的“千古一帝”,虽东渡海外,但并未寻找长生不老药,而是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②文化理想方面:“我让彼地萎褪之花(文化之花)在此岸灿烂盛开”,“我”守护着思想文化和各家学者,保卫着精神家园。
③治民抱负(或:教化百姓)方面:让三千童男童女受教于各学坊名士,学习七项功课,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:“我”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个“牧羊人”,而要谋求整个族群的进步与发展,是自己与他人的共同解放、共享自由。(答出一个例子即可)
④格局胸怀方面:“邑内一切有益之思、深邃之想,都不必忌讳,大可一一放言”,“容聚各色学问”,让各家学派都有机会倡明主张。
(每点2分,概括1分,分析1分。答出三点即可。若有其他概括,如“志向”“行为”“思想”“精神”等,分析合理,体现出角色之“大”,亦给分。)
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35分)
(一)文言文阅读(本题共5小题, 20分)
10. BDG
11. C
(“徒”的意思不一致,原文的“徒”是“只,仅仅”的意思,成语中的“徒”是“白白地,徒然”的意思。)
12. D
(吴国将领们并不赞同此时攻打蜀军。)
13.(8分)
(1)汉主没有听从,亲自统帅众多将领,从长江南岸攀爬高山越过山岭,在夷道犹亭驻扎。(4分)
(“缘”,攀爬,“缘山截岭”译为“翻山越岭”也可给分, 1分;“军”,驻扎,1分;“军于夷道獟亭”,状语后置,1分。句意1分。)
(2)刘备是狡猾的敌人,经历的事情很多,他的军队刚集结的时候,思虑精密专一,不可冒犯。(4分)
(“虏”,敌人或敌寇,1分;“尝”,经历,1分;“干”,冒犯、进犯或攻打,1分。句意1分。)
14.(3分)
①陆逊知晓作战时机。汉军刚集结时,陆逊避其锋芒;当其疲惫时,陆逊果断进攻。(围绕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”分析)
②陆逊坚持自己的作战主张,而君主没有干涉,他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。(围绕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”分析)
③陆逊了解地形,善用地利。在刘备乘高守险时,不出兵攻打;而当敌人在草木丛生、崎岖山道处安营时,采用火攻制胜。(围绕“此兵之利,地之助也”分析)
(须围绕材料二的相关内容,具体分析材料一中陆逊作战取胜的原因。答出一条,1分;答出两条,3分。)
(二)古代诗歌阅读(本题共2小题,9分)
15. A
(本曲行文思路由实入虚,由送行时的雷雨天气写起,然后运用典故和想象抒发情思。)
16.(6分)
①此曲“风动三湘,霜满熏湖”是说纯美的风教与高洁的节操遍及三湘(1分),想象友人在三湘一带的政绩,是对友人的美好期待与祝愿(2分)。
②张词尾句是“扣舷独啸,不知今夕何夕”(或准确解说原句)(1分),诗人与浩渺无限的自然融合,物我两忘,抒发了内心平和豪迈、超越世俗宠辱得失的情怀(2分)。
(解读刘曲最后两句1分,分析情感2分;写出或解说张词最后两句1分,分析情感2分。)
(三) 名篇名句默写(本题共1小题, 6分)
17.(6分)
(1)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
(2)天下云集响应, 赢粮而景从
(3)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/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/铁衣远戍辛勤久,玉箸应啼别离后/新贴(帖)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/钿头银篦击节碎,血色罗裙翻酒污/脚著谢公展,身登青云梯/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/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/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/既替余以蕙鬟兮,又申之以揽葭/高余冠之岌岌兮,长余佩之陆离/佩缤纷其繁饰兮,芳菲菲其弥章/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/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/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/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(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”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”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”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”“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”也可给分。)
(每句1分,有错别字不得分。第3题以下答案不给分:“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”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”。)
三、语言文字运用(20分)
(一)语言文字运用Ⅰ (本题共2小题,7分)
18.(3分)
①竞/争/齐(“绽”“盛”“迸”“簇”“勃”不给分)
②不约而同/争先恐后
③昙花一现/过眼烟云(过眼云烟)/电光石火(“白驹过隙”“海市蜃楼”“弹指之间”“电光火石”不给分)
(每空1分,共3分。有错别字,不给分。)
19.(4分)
①用词用语,典雅而富有表现力。“烘颊的艳遇”“长廊夹峙”“郁郁交映”“造化荫蔽”“春意焕发”等用词用语古朴传神,写活了笔下的对象,读后口齿生香。
(或“蔽”“盘”“夹峙”等动词使用精当,写活了笔下的对象,生动传神;或“郁郁交映”“绿油油”等叠词突出对象特征,鲜活生动,读来朗朗上口。)
②妙用修辞,生动诗意。如“享受木棉花烘颊的艳遇”,运用拟人,写出了木棉花怒放的风姿(或五月的菩提树“换上了新衣”,运用拟人与比喻,写出了五月菩提树的生机焕发;或“绿荫蔽天,老根盘地”,运用对偶,典雅整饬;或“参天的菩提”“绿荫蔽天”,运用夸张,写出了菩提树的高大茂密)让人如临其境,如见其景。
③多用短句,明快隽永。“观赏一番”“绿荫蔽天”“老根盘地”等短句简洁明快,让人回味无穷。
④语言风格典雅诗意,生动明快。多用四字词,古朴典雅;妙用拟人、比喻等修辞,生动传神;短句明快隽永,让人回味。
(每点2分,概括1分,分析1分。答出两点,分析合理即可。)
(二)语言文字运用Ⅱ(本题共3 小题, 13分)
20. B
(B项和题干中的“原来”是副词,表示发现真实情况。A项和D项的“原来”是形容词,指起初的,没有经过改变的。C项的“原来”是名词,指开始的时候,从前。)
21.(6分)
①咖啡因不但没被排斥(抵制/远离/厌弃/冷落/摒弃)
②大脑才能感受到疲劳(疲惫)
③还是睡一觉(休息一下)吧
(每句2分,字数超出,酌情扣分。第3个空,“尽量少摄入咖啡因”之类答案;1分。)
22.(4分)
咖啡因虽然能缓解睡眠不足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,但只对简单枯燥的加班工作有帮助。
(“虽然咖啡因⋯⋯”语序不当,改为“咖啡因虽然⋯⋯”:“由于⋯⋯导致”句式杂糅,删去“由于”。每处2分,共4分。)
四、写作 (60分)
23.【参考立意】
①以思想之“首”,束物质之“躯”
让思想的光芒照进飞驰的世界
让人文思想(精神)丰盈物质人生
让文化(思想)给物质以温度
物质也丰富,精神更丰盈
建设精神世界,引领物质生活
让思想光芒温暖技术世界
让技术在思想的引领下惠泽世界
追求技术发展,更要精神引领
②远离物质至上,守住道德底线
绘道德底色,展发展宏图
让法制为技术发展护航
【评分标准】
评分细则
1.第一档(54-60分):立意深刻且鲜明,对“六坊”“三院”有深刻的解读,对二者的关系有精准的分析(如上述参考立意),逻辑清晰,层次分明,论证精彩,语言晓畅优美。
2.第二档(48-53 分):立意正确且鲜明,对“六坊”“三院”有较深刻的解读,对二者的关系有准确的分析(如上述参考立意),逻辑清晰,层次分明,语言晓畅。
3.第三档(45-47 分):立意正确,对“六坊”“三院”有一定的解读,没有谈及“三院”对“六坊”的引领作用,逻辑比较清晰,能自圆其说,语言流畅。
4.第四档(40-44 分):立意片面,只谈及“六坊”或“三院”中的一方,甚至对“六坊”“三院”的解读有一定偏差,结构大致完整,语言通顺。
5.第五档(36-39分):偏离题意,结构大致完整,语言通顺。
6.第六档(35分以下):立意完全不涉及材料内容,或套作。
二、关于字数:只写题目2分:字数不足,每少50字扣1分;600字以下,不超过 38分:乐竟体育 400字以下,不超过30分: 200字以下,不超过 15分:100字以下,不超过10分。
三、全市作文平均分预估为44分。
附:参考译文
材料一:
汉主自秭归将要进攻吴国,治中从事黄权规劝说:“我请求作为先锋抵挡敌人,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。”汉主没有听从,亲自统帅众多将领,从长江南岸攀爬高山越过山岭,在夷道獟亭驻扎。吴将都想迎战汉军。陆逊说:“刘备发动军队东下,士气正盛;况且凭借高地固守险要的地方,不容易很快攻破。现在只需暂且勉励将士,多用策略,以观对方的变化。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,就可能有生死搏斗之忧;现在刘备是沿着山势行军,势必不能施展,自然在树木岩石间受困,慢慢地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就好了。”
汉军从巫峡建平到夷陵接连扎营,一路上设了几十个大营,自正月与吴军相持,到了六月,未决胜负。汉主派遣吴班带几千人在平地立营,吴军将帅都想攻打他,陆逊说:“此中一定有诡计,暂且观察他。”汉主知道他这个计策不行,便带领八千伏兵从山谷中撤出。陆逊说:“不听各位攻打吴班之言的原因,是揣测他必有巧计。”陆逊向吴王孙权上疏说:“夷陵是要害的地方,是我国的要塞。失了它,不只是损失一郡之地,荆州也要让人担忧了,今天争夺它,必须成功。希望您高枕无忧,不必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。”
闰六月,陆逊将要进攻汉军,众多将领一起说:“攻打刘备应当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,现在让他深入我境五六百里,相持经过了七八个月,他的一些要害据点都已加强了防守,攻他一定不会取胜。”陆逊说:“刘备是狡猾的敌人,经历的事情很多,他的军队刚集结的时候,思虑精密专一,不可冒犯。”现在驻扎已久,不能从我军获利,士兵疲困思想沮丧,再想不出什么好计。分兵夹击敌人,正在今天。”便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,用火进攻,攻下了敌营。
起初,魏文帝听说汉军树立木楊扎营,相连七百余里,便对群臣说:“刘备不懂军事,哪有连营七百里可以和敌人对峙的呢!‘在杂草丛生、地势平坦、潮湿低洼、艰险阻塞等处安营的军队,一定会被敌人打败’,这是兵家所当避忌的。”七天过后,吴军攻破汉军的消息就送来了。
材料二:
因此,能预见到胜利的有五种情况: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打或者不可以打的,能够胜利;懂得运用大兵团作战,也懂得用少数奇兵作战的,能够胜利;官兵上下一心,同仇敌忾的,能够胜利:以有准备之师攻打无准备之敌的,能够胜利;将帅有指挥才能,而国君不加干预的,能够胜利。这五条,是预见胜利的方法。
……
凡是驻军,会选择干燥的高地,厌恶潮湿的低洼地,重视向阳的地方,避免背阴处,在水草丰茂、便于放牧且地势高的地方宿营,这样军中就没有各种疾病,这可以说是必胜的保证了。对于丘陵堤防地域,应占据它向阳的一面,要背靠着它。这种情况下用兵获利,是得自地理条件的辅助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